主讲人:王大忠 我谈两个话题,这两个话题互相关联,希望对我们搞好家庭教育培训有所助益。 一、教育与教学 教育依据实施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者的不同把整个教育系统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我们的后代,培养得怎么样,出了什么问题,一般人通常怪学校。实际上学校是第一冤大头,虽然有重要责任,但不是全责。因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论时间,加起来就是整个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阶段,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教育。但无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果社会教育、社会环境不行,孩子到了社会后,发现社会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他的价值观就会轰然倒塌,行为随之失范,所以社会教育也非常重要。三个教育相辅相成,都有责任。 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言传身教。 如果细说,第一个是言传,讲道理;第二个是行教,有意识这样子去做,给后代建立一个模仿的榜样;第三个是身教,是无意识的言行,对后代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的基本目的:与教学对应,侧重于一个“育”字。什么是“育”,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把正确的观念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认同你的观念,化为内在的认知,能够在自己生活、工作、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自觉按照这种观念及衍生出的行为规范去做。 教育解决的基本问题:做人。 即教会后代如何做人,一个育心、育行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让受教育者变不懂为懂,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二)让受教育者变不正确的言行为正确的,做一个广受社会群体欢迎和喜爱的人。 (三)让受教育者变只为自己想、只为自己做为也为他人想、也为他人做,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 总体来说,就是希望把后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良知、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人。
教学:一般指正规教育机构所实施的对后代的培养活动,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具体的培养环节。 教学的基本目的:解决做事的问题,教会后代怎么做事。侧重在教与学,主要是学,学为主,教为导,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教学是一个育智育能的过程。育智即培育科学智慧,育能就是培育学生善于把科学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去认知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是解决智慧和能力的问题。 教学解决的问题: (一)让受教育者变不知为知,变不懂为懂,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性、知书达理的人。对人类社会,自然世界有客观而正确的认识。 (二)让受教育者变不会为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社会里能够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即所谓的应用教育。 (三)让受教育者变自己个人做为与他人合作做,做一个有合作意识或团队精神的人。即所谓的素质教育。 (四)让受教育者变守旧地做为创新地做,做一个有发展力和创新精神的人。这是学校教育这个金字塔上那颗璀璨的明珠,闪光的钻石,最高境界,是人类永续发展的保障。即所谓的创新教育。 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教学,让后代有知识、善辨识;有技术,善做事;有批判,善创新。 说到创新,通常认为是个高大上、高精尖的事情,事实上,简单说创新就叫做:发现未知、解释未知、创造未有。创新就是想过去没有想或者不敢想的事,但是不是胡思乱想,要按照科学的规律理性地想。做过去没有做或不敢做的事,但不是胡作非为,一定是按照事物的规律去做。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人都可以不断创新。 后代的创新精神要从小培养,引导他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地方,分析事物时发现不同的理解,解决问题时采取不同的手段。创新精神的养成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人性本源就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我们每一个人呱呱坠地的时候,接触这个世界,这时的好奇心处于人生最鼎盛的时期,见到什么都是新奇的,对什么都感兴趣。但不幸的是随着人的成长,好奇心不是在增强,而是在减弱,乃至不少人到了成年就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好奇心也随之弱化。好奇心在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即婴幼儿可以基本行动时,又成长为探索欲,不仅好奇,一定要亲自尝试一下。如果我们懂得这个成长规律,在婴幼儿时父母就要有意培养好奇心,帮助后代尝试没有观察和体验过的事物,引导探索,建立兴趣。随着成长,到了幼儿园、小学,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加强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逐步使之成为自觉,慢慢就会形成创新的意识。这时创新意识还没有得到固化,是一种潜在的下意识,如果在以后读中学、大学阶段,学校能够有效引导,把求变、求新、求异的意识加以引导,内化为认识事物和做事的策略,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坚韧不拔、百折不饶的追求精神,使其固化,这就形成了创新精神。 二、家庭教育及培训讲课 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后代来讲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家庭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现在从政府到家庭自身,都希望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发展,提高水平和效果。 无论做什么事,促进事物向好发展的钥匙有两个:一个是目标引领,一个是问题引领。家庭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 (一)目标引领。用事物发展的目标来引领,是一个全局引领、宏观引领、预前引领,即想要一个事物发展,先要回答想把这个事物应当做到什么样子。这是促使事物发展的第一引领。 (二)问题引领。正确的目标任务确定以后,在做的过程中,要随时发现问题,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修正到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状态。 目标引领:家庭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育后代形成和践行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 (一)基本观念。 1.社会价值观,在中国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的是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的问题。 2.社会道德观,解决的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问题。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扬人性的优点,在社会群体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这两观是家庭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基本行为原则: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文明规范、规章制度规范。所有观念和规范都建立在一个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上:求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理解了这个基石,就理解了其它。 (三)基本养成方法 不能想一套做一套,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意识引导后代做,家长要言教身教行教,并长期坚持,形成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问题引领:通过对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促使家庭教育目标的达到。 (一)家教的现实状况。了解家教状况,可针对单个家庭,也可以是若干家庭存在的普遍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剖析。 (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设计。 (五)怎么有效推动实施。 (六)效果评价与改进。 在进行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培训时,问题引领非常重要。老师习惯了学院派的教学,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家长,很多还是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家长,那我们怎么来教呢?要避免学院派的照本宣科,要把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融汇贯通,深入浅出,针对实际,讲究实效。 培训讲课的原则要求: (一)紧密结合家教现实情况讲课,有针对性。 (二)紧密结合家教具体问题讲课,有目的性。 (三)紧密结合家教典型案例讲课,有实践指导性。 (四)紧密结合家长的困惑和心结讲课,有切身感、解惑性。 (五)把这些融汇贯通、看穿看透,达到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简便易行的效果。 培训家长的目标任务就是:懂、会。 总而言之,要做好家教培训的老师,结合实际是关键,在备课时目的、目标要清晰,课前要做若干调研。除了个人要做调研外,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都是你的帮手,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和信息。家庭教育是国家在教育系统中方兴未艾的教育事业,各位老师也要做一个有发展力,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开创遵义市家庭教育培训良好的开端。 谢谢大家! |